第(2/3)页 说着,就展开黄绢大声朗读。 听着听着,群臣微微惊奇,听到最后,更是轰的一声,骚动了起来。 怎么可能?张皇太后竟然认为京营会谋叛,因此暗中密调白广恩唐通的兵马进京? 外兵入京,这不和朝廷的规矩和大明的祖制啊! 所有人听后都是大吃一惊,立刻嗡嗡嗡地大声议论起来。 宣读完密旨,赵四收起“懿旨”,站在堂中,目光环视堂中的所有人,高声道:“皇太后懿旨已宣,诸位大人,还不快接旨?” 众人还是静寂。 对于此道懿旨,他们都有点不敢接。 静寂之中,忽然有一人站出,拱手高声道:“谨奉诏,有异议者,必是谋刺定王同谋,臣请斩之!” 众人大惊,顺着声音看过去,发现却是襄城伯李守錡! 李守錡穿着武勋狮子服,拱手而立,须发戟张,一脸杀气, 众人更惊。 赵四微点头,目光看向群臣,再重复说道:“皇太后密旨已宣,诸位大人,还不接旨?难道是不想做我大明的臣子了吗?” 这一声厉害。 阳武侯薛濂和定西侯蒋秉忠相互一看,立刻齐步奔出,到堂中站定拱手,高声道:“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两人带头,其他勋贵立刻纷纷奔出,口中都高呼斩之。 文官却依然没有动,他们目光都看向文官之首,大明内阁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脸色煞白,忽然明白,怪不得不见蒋德璟范景文李邦华等人,原来,今日来到内阁值房的,就是被摘选过的,那一些刚硬的,可能会强烈反对的大臣,都没有出现在这里,现在在这里,都是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墙头草,在李守錡宣旨,勋贵们高声响应的情况下,即便他这个首辅反对,怕也是没有多少人会跟随…… “谨奉诏。”次辅陈演已经拜了下去。 有人带头,群臣陆续有人拜了下去,说奉诏。 而李守錡冰冷如刀的目光,一直死死盯着周延儒。 周延儒长叹,他知道,自己终是无法抗拒,这一刻,他多希望蒋德璟在场,那样,根本不用他出面,蒋德璟就会激烈反对,将“密旨”驳回,但现在,没有人反对,所有人都跪了下来,贵为首辅,但同时却也只是一个卑微文臣的周延儒没有和定王、李守錡抗拒的勇气,暗暗长叹一声后,他也拜了下去。 …… 京师外城。 广渠门。 刚刚卯时,距离开门的辰时,还有一个时辰,但此时在城门之前,却出现了无数的火把,一队队急行军赶到京师的玉田兵和密云兵在城门前列队等待,火把映着将旗和他们身上的甲胄,也映着白广恩和唐通两位总兵的脸。 两人表情都有点复杂,极期待,又带着一点的不安…… 作为参加过松山大战,久经沙场,内战流贼,外抗建虏的八大总兵之二。白广恩麾下的玉田兵和唐通麾下的密云兵,都属于是大明现在的一线主力部队,在太子的京营没有整饬之前,他们两人麾下的兵马是仅次于关宁铁骑,蓟州兵,宣大兵的存在,现在虽然不比过去了,但两人麾下的兵马,依然是大明的强兵。 而作为大明一等的武将,他们两人都清楚的知道,外兵是不能入京的,己巳之变时,情况那么危急,袁崇焕的勤王兵马,都只能宿在广渠门,而不能入京,现在他们两人带兵入京,如果朝臣反对,他们两人岂不是要背负罪名? 因此,在接到定王的命令时,他们两人都犹豫过。 但最后两人还是来了。 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有兵部正式的公文,二,有定王的密令和信使的说服,最重要的是,有世爵的诱惑。太子已经遇难,皇帝病危,定王即将为大明的皇帝,听未来皇帝的命令,没有什么错。 白广恩流贼出身,胆子大,敢于冒险,他知道,这可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来,于是先下了决定,带兵往京师而来,唐通原本还有点小犹豫,但听闻白广恩已经拔营之后,于是急忙也跟上。 途中,两人在顺义相遇,彼此寒暄,探查对方的心意,但却又相互提防,对于进京之后的事情,一字不提。 而就在刚刚,两人和定王的信使相遇,信使说了今日上午定王殿下当街遇刺、左肩中箭,鲜血如注,而刺客使用的,乃是京营军弩的消息。听完之后,两人心中都是明白,怪不得定王要密调他们入京,给他们世爵,看起来,京师果然是不平静啊。 作为武将,朝堂上的唇枪舌剑,他们两人帮不上什么忙,但如果是有奸人对定王不利,反对定王登基、那就是他们两人带兵平乱,一展身手的好时机了。 一旦拥立成功,他们的世爵必然是名至实归,谁也不能阻拦。 此时,立马京师城门下,望着巍峨的京师城楼,两人心情激动又不安…… …… 嘎吱嘎吱…… 京师那沉重而巨大的城门,缓缓开启了。 十几个骑士簇拥着一辆马车,奔驰而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