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李岩之策-《崇祯十五年》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第1158章李岩之策

      战斗不可避免。

      绝境中的闯营残余,爆发出了强大的战力,在和沃尔都司蒙古骑兵的交手中,一连三次挫败了沃尔都司蒙古的进攻,而且缴获了不少的战马和辎重,震动了沃尔都司,就在沃尔都司那一位青山汗,沙克沙僧格,勃然大怒,准备调集兵马,将这一股敢于出塞的汉人兵马全部歼灭之时,建虏派往沃尔都司的使者到了。

      使者乃是建虏大学士赫舍里·希福。

      希福是满人,历任内国史院承政、内弘文院大学士,在黄太吉在世时,极受器重,但多尔衮为辅政王之后,对他却有点冷落,这一次,堂堂地大学士,居然变成了出访的使者,千里迢迢跑到沃尔都司来了。

      当然了,多尔衮用希福当使者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希福虽然是满人,但兼通满、汉、蒙三种文字,口才又了得,此时就屡次出使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诸部,其本人又和沃尔都司有一些渊源,由他出使沃尔都司,是最合适的。

      希福来到沃尔都司之时,正是沙克沙僧格调集兵马,准备歼灭闯营之日,于是希福立刻阻止,他提出要招降闯营-——身为黄太吉的心腹,希福对当年以贼疲明的战略,太清楚不过了,现在李自成虽然死了,闯营残留的兵马已经不多,但依然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于是希福派遣身边的一个汉官前来劝说。

      但李过怎么会降?

      不等那劝降的汉官说完,李过就勃然大怒,令人推出去斩首。

      见李过不降,还斩了使者,沙克沙僧格大怒,随即就要大举进攻,但最后还是被希福劝住了-——希福认为,闯营既然逃出了长城,那就表示无意降明,而长城之内的明军也不追击,那就是想要借蒙古人的手,除掉闯营最后的残余,如果沙克沙僧格真的调集兵马,歼灭了闯营,那正是合了明人的心意。

      “可如果不歼灭,任由他们留在白城子,肆意劫掠,我沃尔都司勇士的面子,往哪里搁?”沙克沙僧格道。

      现在,李过率领闯营据守的地方,正是五胡乱华时期,赫连勃勃所建的天下第一城,也就是统万城的旧址,因为都是白色的墙,因此被蒙古人称为白城子。

      “简单,前番闯营不是说短暂停留,然后就会杀回陕西吗?那就答应他们,并说我沃尔都司蒙古勇士愿意助他们一臂之力,一同攻打明国长城,到时,他们回陕西,我们占边城,两不相欠。”希福道。

      这一次,希福没有派使者,而是用弓箭书信射到了统万城之前。

      李过看过,还是不同意,虽然他知道,以闯营的力量,想要突破长城,返回陕西,几乎是不可能的,数万朝廷大军不从长城里面追出来,绞杀他们,他们就算是庆幸了,所谓的暂时停留,日后就会返回陕西,不过是他们自我安慰自己、以及对蒙古人的托词罢了,但如果能得到蒙古人的帮助,数万人一起攻击,说不得还真能冲破长城,返回陕西,重新召集人马呢。

      但这些念头,在李过脑子里面不过是一晃而过,因为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同蒙古人合作的,心理上,他就过不了这个坎。同时的,他也怀疑蒙古人居心叵测,想要借机歼灭他们,因此不能同意。

      刘芳亮却有不同意见,他以为,纵使不同意蒙古人的提议,也不必立刻驳回,惹怒蒙古人,倒不如采用拖延之策,以为兵马修整争取时间,然后再看形势的变化做出决定——随着李自成的身死,开封陕西连续的大败,闯营将领不是投降就是死在乱军之中,或者是下落不明,现在闯营之中,有头有名的将领,只剩下四人了,分别是李过李双喜,刘芳亮刘体纯,是为两李两刘,因为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声望最高,因此被推为首领,刘芳亮是为军中悍将,也是闯营最早的左营制将军,有勇有谋,在闯营中有相当的威望,他的建议李过不能不考虑。

      李过同意了,于是书信回禀,说容他们考虑。

      希福没有威逼,居然是同意了。

      于是,闯营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时间,但就在近日,他们忽然得到了消息,沃尔都司的骑兵大军已经向大明三边重镇发起了攻击,并且蒙古人的使者已经一连来了两次,要求他们出兵配合,一起攻打明国长城,但是攻陷,各分利益,但如果闯营按兵不动,他沃尔都司蒙古必然大兵围剿,到时,他闯营上下,一个也不能活!

      李过知道,他必须做一个选择了。

      于是,李过召集众人商议,从探明的情报看,沃尔都司蒙古这一次纠集的兵马,最少在四万人左右,看来真是豁出去,想要攻破大明边关了。如果这一次闯营不作出行动进行响应,蒙古人一定会彻底的恼羞成怒,他闯营只有两千人,如果蒙古人不顾一切的来攻,他们终究是顶不住,终究是要全军覆没的。

      又或者,沃尔都司蒙古气势汹汹,忽然向大明边关发动攻击,如果他们得手了,闯营该如何应对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