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表演-《隆万之变》


    第(2/3)页

    二嘛,则是这两日,广德在家里又好好想了想,许多兄长可能也知道了,前几日在下也曾经上书请求朝廷为辽东百姓计,将赈灾粮食走海路直运辽东。

    广德上书那会儿,西苑里应该还在讨论赈灾事宜,只能说广德当初的想法和户部贾司徒是不谋而合。

    这几日,朝中不少人因为此事互相上书,相互攻讦,广德看了实在有些不安。

    可是通过这两日在家闭门,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只有开海运,赈灾粮食直抵辽东才是辽东百姓活命的出路。”

    说话之人自然就是魏广德,虽然那日会面后,他们已经计划发动裕王府、魏广德同年还有徐阁老门人全力支持户部尚书贾应春提出的重开海运的设想,但是在最后实施步骤上又进行了细化。

    反对高拱全力支持的自然是魏广德,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要是大家一开始就全力出手支持,那么反对派就会快速集结起来,联合反对开海,如此很可能把救灾之事耽搁了,变成一场朝堂党争。

    最后讨论的结果,自然就是现今的局面,裕王府能够影响到的官员率先出手,也包括户部的官员,老大都出言发声了,下面的官员能不支持吗?

    何况,这也是最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反对可以,拿出切实有效的手段来。

    由此,支持开海的第一炮就落在了裕王府和户部官员头上。

    贾应春是谁的人,当然是裕王府的人,裕王府出面力挺合情合理。

    至于第二炮,自然就是让魏广德的那些同年们一起上书支持。

    现在魏广德那一届的进士,已经不能叫新科进士了。

    嘉靖三十八年开春,新的一场会试和殿试先后举行,“新科进士”这个头衔已经换人了。

    己未科殿试金榜一甲三人分别是丁士美、毛惇元和林士章,其后还有二甲八十五人,三甲二百多人,现在他们才是京城的风云人物。

    这,或许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至于徐阁老的门人,则是最后发动的一环,因为这些人的品级可要比前两波人高一些,影响力也更多。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魏广德想要给在京官员们一种感觉,那就是开海运济辽东是大势,支持者在逐渐增加,分量也在逐渐加重。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由此,让更多人选择支持他们而不是如往常般搬把小板凳坐一边看戏,支持仅停留在嘴巴上。

    而现在,就是发动同年们响应的时候,魏广德专门包下这里邀约留京的同年一起赴宴,游说此事。

    其实在座同年都已经知道了,魏广德在当天下午,西苑还在廷议的时候就已经上书请开海路运送救灾粮食支援辽东,为此在第二日还有两份弹劾他的奏疏被递交到通政使司。

    只是,魏广德面对有人弹劾并没有上书自辩,而是在尹掌院那里请了几天假就躲回家里闭门谢客,大有一副“独坐小楼成一统,管他东南西北风”的架势。

    而在昨日,魏家的小管家张吉就开始在京城各家奔波,下了今日这份邀请函,魏广德要请同年们来此赴宴,其实大家心里或多或少也有了猜测,只是现在一听果然如此。

    其实能坐到这里的,都不是笨人,笨蛋早就在历次科举中被筛掉了。

    魏广德支持海运济辽,在大部分人看来是正解,至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大家也是心知肚明,这里面的利益有点大。

    至于要不要上书,和魏广德站在一起,各人心中也有小九九。

    现在大家都已经做了几年官,也不似当初那么单纯了。

    还好,因为魏广德上书的时间早,同年里倒是没有人为此认为魏广德和贾应春,和裕王府有什么瓜葛,而仅仅认为是凑巧。

    “各位同年,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海图,这两日为了争论此事,已经不少人应该都查阅过,至少也知道其中详情。

    我只想说,我辈读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管他们为什么反对救辽东百姓,但是我初心不改。

    现今唯有海路能快速向辽东运送足够的救灾粮食,为江南购粮争取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