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圆头和扁头-《八岁瞎眼圣孙,开局爬出大明皇陵》


    第(1/3)页

    徐达本以为,殿下的想法与早年的陛下相似,

    除了皇家一姓之外,再不允许其他任何姓氏的家族做大,演变成为世家,

    但徐达不知道的是,殿下的想法远比于陛下要更激进,

    在老朱心境转变过后,对待官员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因为老朱意识到自己要想治理这一个偌大的王朝光,凭借自己的力量是完全做不到的,

    还需要依靠这些有才能的人,而要想得到这些有才能的人辅佐,就需要出让一部分利益,而其中最让他们心动的就是,

    其家族在朝堂上的延续,

    而且,还有一个很现实很残酷的点,勋贵子弟中纨绔子弟只占极少数,

    恩荫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在古代丝毫不小于科举制度,这些勋贵子弟,无论是眼界才能都要远远优于寻常家的孩子,

    也就是说,哪怕不给这些勋贵子弟开后门,把它们放在与寻常家孩子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

    寻常家的孩子,也是竞争不过这些勋贵子弟的,这些勋贵子弟依然会脱颖而出,

    所以,在世家极盛的隋唐时期,科举制能推行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如此,看似科举制打开了一条人人向上的通道,但其中科举得到功名的也大多还是世家子弟,

    很残忍的现实,勋贵子弟对于寻常孩子,是全方位的碾压,

    而这个差距,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奠定了,

    刨出去智商妖孽的个别案例,基本所有人的差异,都是来自于一处,

    原生家庭的差异。

    徐达没有私心,他想要把徐家打造成一个新的,最起码能代代延续的世家,这肯定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私心的话,他就已经丧失人性了,或许在明朝建立之前,徐达是凭借着一腔热血光复汉族的理想投入战场之中的,

    但是明朝成立之后,徐达的心境难免会发生转变,由国转向为家,这是合乎情理的,

    徐达心境的转变,也代表一种开国功臣心境的转变,当然如胡惟庸之流,显然比徐达更为激进急躁,这也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动手,避免这些开国功勋做大,

    光武帝刘秀退功臣进文吏,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朱元璋杀了一茬又一茬,

    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就如同韩信临死前喊出的话一样,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功臣亡,

    徐达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如履薄冰,
    第(1/3)页